1. 首页>>营销>>新媒体

中国龙眼产业研究报告:龙眼产值规模稳定在400-450亿元,深加工及三产融合决定后期增长潜力

中国龙眼产业已进入成熟期,产量与消费基本稳定,产值规模长期维持在 400-450 亿元区间。未来增长将依赖深加工技术突破与三产融合模式创新,这一趋势在 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 “大食物观” 战略框架下尤为凸显。以下从产业现状、增长路径、政策赋能及典型案例展开分析:

壁纸 (80).jpg一、产业现状:平台期特征显著,提质增效成核心

  1. 生产端:面积与产量双稳定
    全国龙眼种植面积自 2012 年突破 400 万亩后基本停止扩张,重点转向旧果园改造升级。2023 年全国产量达 227 万吨,同比增长 12.6%,其中广东茂名、广西平南、四川泸县等核心产区贡献显著 —— 茂名龙眼种植面积 82 万亩,2024 年产量预计超 55 万吨,全产业链产值突破 81 亿元;平南县石硖龙眼全产业链产值达 16 亿元,带动超 15 万亩果园发展。
  2. 市场端:价格波动趋缓,品质竞争加剧
    鲜果价格受产期调节技术影响趋于平稳,如泸县通过品种优化实现 9-10 月错峰上市,立冬本等晚熟品种单价达 10-15 元 / 公斤,较普通品种溢价 30% 以上。加工品市场则呈现分化:传统桂圆干、桂圆肉仍占主导,但冻干龙眼肉、龙眼酵素等新兴产品快速崛起,如四川宴美佳果的冻干龙眼肉通过零下 60℃真空冻干技术保留 90% 营养,复水后口感接近鲜果,已进入机场、高铁站等高端渠道。
  3. 挑战与瓶颈
    • 品种结构单一:储良、石硖等主栽品种占比超 70%,“黑叶”“兰竹” 等低效品种仍需改良。

    • 加工转化率低:全国深加工比例不足 15%,且以初级烘干为主,高附加值产品(如酵素、保健品)占比不足 5%。

    • 机械化滞后:除高州、泸县等产区试点无人机植保、智能化分选设备外,多数果园仍依赖人工管理,生产成本居高不下。

二、增长路径:深加工与三产融合双轮驱动

  1. 深加工:从原料输出到价值创造
    • 技术突破:四川多福生物科技开发的龙眼酵素原液,通过古法大缸发酵 3 年以上,抗氧化活性达行业领先水平,产品销往浙江、北京等地,并延伸出龙眼酵素酒等衍生品类,终端售价较鲜果增值 5-8 倍。

    • 产品创新:广东绿帝桂荔公司推出桂圆凤梨酥、桂圆阿胶人参饮等休闲食品,单场直播最高带动 3000 单销售,复购率达 35%;高州优源食品开发的柠檬桂圆肉零食,通过 “鲜果收购 - 加工 - 出口” 模式,年出口量达 70-80 吨,覆盖港澳、欧美市场。

  2. 三产融合:重构产业价值链条
    • 文旅融合:平南县将龙眼与中医养生结合,推出 “气血养颜茶” 等健康产品,并举办 “龙眼 + 奶茶 + 中医” 主题活动,吸引游客体验采摘、加工全流程,带动品牌价值提升。

    • 电商赋能:茂名分界镇通过 “党建 + 电商” 模式培育 900 余家电商主体,储良龙眼线上售价较线下高 30%,2024 年线上销售额突破 230 万元;高州沙田镇举办龙眼品鉴会,现场签约金额超亿元,推动 “储良” 品牌走向全国。

    • 国际拓展:高州桂圆肉出口至东南亚、中东等地,年加工量超 1 万吨;柬埔寨金果源公司引进智能化分选设备,实现 2 秒 / 件的高效分级,推动当地龙眼出口效率提升 30%。

三、政策赋能:从战略指引到地方实践

  1. 中央政策框架
    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 “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”,将龙眼等林产品纳入 “大食物观” 范畴,为产业升级提供顶层设计。文件提出的 “三产融合”“科技赋能” 等要求,与龙眼产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。
  2. 地方创新实践
    • 品种改良:泸县投入超 1000 万元实施龙眼高接换种 6400 亩,推广 “宝石 1 号”“高宝” 等新品种,投产后亩产值增加 1 万元以上。

    • 产业集群:茂名市规划建设 “龙眼现代农业产业园”,目标 2025 年全产业链产值达 100 亿元,其中二产、三产占比分别达 40%、15%

    • 金融支持:高州分界镇推出 “龙眼贷” 专项授信 10 亿元,降低物流成本 25%,并通过 “分界英才卡” 吸引电商人才,带动就业超 4000 人。

四、典型案例:区域模式可复制性分析

  1. 高州模式:全链条整合 + 品牌溢价
    • 种植端:世界储良龙眼发源地,通过 “企业 + 合作社 + 农户” 模式实现标准化种植,储良龙眼单价较普通品种高 20%。

    • 加工端:优源食品等企业年加工鲜果超 3 万吨,桂圆肉出口占全国 30%,并开发柠檬桂圆肉等创新产品。

    • 销售端:依托电商小镇培育主播 900 余人,线上销售额占比超 40%,并通过 “高州桂圆肉” 国家地理标志提升溢价。

  2. 泸县模式:错峰上市 + 科技赋能
    • 品种优势:全球最北缘晚熟产区,通过 “宝石 1 号”“立冬本” 等品种实现 9-10 月上市,填补市场空档期。

    • 加工突破:四川多福生物科技的龙眼酵素原液年产能 180 吨,产品进入高端保健品市场;宴美佳果的冻干龙眼肉产能提升至 800 斤 / 批次,效率提高 60%。

    • 政策支持:入围全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,获专项资金支持冷链物流与标准化基地建设,全产业链产值达 3.33 亿元。

五、未来展望:技术驱动与模式创新并行

  1. 技术突破方向
    • 品种改良:推广 “高宝”“秋香” 等抗逆性强、适宜机械化的品种,目标 2030 年优质果率超 80%。

    • 加工升级:开发龙眼多糖、多酚提取物等功能性成分,应用于保健品、化妆品领域,预计附加值提升 5-10 倍。

    • 智慧农业:在茂名、高州等地试点无人机植保、物联网监测,目标 2025 年机械化普及率超 50%。

  2. 商业模式创新
    • 定制化生产:如绿帝桂荔推出 “精深加工礼盒”,整合桂圆甄酿、燕窝粥等品类,电商大促期间日销 800 套。

    • 跨境融合:高州企业收购东南亚龙眼加工成品返销国内,形成 “全球采购 - 本土加工 - 高端销售” 闭环。

    • 碳汇经济:探索龙眼林碳汇交易,预计每亩年碳汇收益超 200 元,为果农开辟新收入来源


在 “大食物观” 战略与消费升级双重驱动下,龙眼产业正从 “规模扩张” 转向 “价值创造”。通过深加工技术突破、三产融合模式创新及政策精准赋能,产业有望在 2030 年前实现产值翻倍,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性产业。
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ouryk.com/xmt/117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13588888888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